【新突破】“机器人”出手,直击“腰”害——合肥市骨科医院成功开展首例脊柱外科导航机器人辅助下经皮椎弓

发布时间:2024-08-14  浏览:
915

8月14日,合肥市骨科医院手术室内,脊柱外科中心团队成功运用脊柱外科导航机器人高效地完成“机器人辅助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”,骨科机器人助力微创置钉手术,“强强联合”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。

此次成功开展机器人辅助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,不仅标志我院脊柱外科手术进入超精准智能化、数字化新时代,也让全市乃至省内外患者享受到先进的“智慧”医疗服务。

据了解,67岁的李阿姨(化名)一周前因车祸导致腰背部疼痛伴活动受限,门诊CT 检查提示:L2椎体爆裂性骨折,L2平面左侧腰大肌血肿,S5骨折。由于骨折病情严重,需进一步手术治疗。结合李阿姨的病情和家属意愿,脊柱外科中心主任邢飞决定为其施行“机器人辅助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”,这项新技术在机器人辅助导航下精准置钉,减少术中出血及对椎旁肌肉的干扰,有利于患者恢复并早期下地活动。

术前影像检查

邢飞主任团队在术前对患者影像学资料进行充分评估,术中借助骨科机器人光电导航,通过电脑实时3D图像建模,确定椎弓根螺钉的进针点、置钉方向以及置钉深度。手术过程顺利,术中出血量少,时间短,椎体高度恢复满意。

“机器人手术的意义,就是帮助医生精确定位,引导脊柱外科医生高效安全置钉,降低术中损伤神经的可能,不仅让手术更安全,还能减少手术时间及患者术中辐射量。”邢飞主任指出,既往常规的骨科手术中,外科医生只能凭借个人经验及手感,借助便携式C型臂X光机术中反复透视,这不可避免导致术中患者要反复“吃”射线。如若一次定位不准,螺钉位置不佳,还要重新透视再次调整螺钉位置。而骨科机器人通过实时电脑建模、光电定位导航技术,帮助医生在手术前进行规划和模拟,优化手术流程,实现连续置钉,从而大幅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患者辐射量,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。

术后切口

打印该页   关闭窗口   返回页面顶部
 

扫描关注公众号